第23屆中國·北京國際禮品、贈品及家庭用品(春季)展覽會于日前在北京國際展覽中心閉幕。作為北方地區最專業、最權威、最具號召力的禮品行業盛會,它在一定程度上引導著行業潮流,映射著行業動態。如果將此次展會與七個月前的2010年北京秋季禮品展相比較,不難發現七個月來禮品領域的一些變與不變。
知名品牌大舉進入
據了解,在此次北京春季禮品展上,參展的社會知名品牌有康佳、三洋、佳能、榮事達、亞都、美的、孚日、韓國現代等34家,這一數量較去年增長了50%左右。
這一變化足以說明禮品業的品牌化趨勢將越來越強,同時也說明禮品行業龐大的市場容量對許多知名品牌極具吸引力。這一變化也無疑將加大禮品市場的競爭,尤其對一些在產品品質及美譽度不佳的禮品企業必將產生不小的沖擊。同時,與這些品牌的旗下產品呈正面搏弈的產品及其企業,受到的沖擊將會更大。
平板電腦異軍突起
平板電腦在去年秋季展上尚難覓身影,但在今次展會上已呈五雄逐鹿態勢——清華同方、萬利達、三星、愛國者、幻想神州。
這一變化的背后是數碼禮品越來越受到受禮者的歡迎,尤其是年輕一代的歡迎所致。而平板電腦憑借其實用性、便捷性、高科技,贏得了許多人的喜愛,這也就不難理解平板電腦在禮品市場的異軍突起。
小家電暗潮洶涌
小家電在本次展會上的參展比例依然靠前,占到了4.8%,較2010年秋季展的4.9%,在數量上無多大變化。
但細觀小家電參展商,不難發現平穩的背后并非一片平靜。例如韓國現代小家電在3天半展期中的強勢表現,必會對同類產品的其他廠商產生壓力,并極有可能增加其求新求變的動力。此外,美的、康佳等知名品牌的進入,很有可能會引發禮品領域小家電的重新洗牌。
鍋進杯退
今次鍋具、杯具禮品的參展商,分別占參展商總數的3.1%和3%,較2010年秋季展的2.1%和4.2%,可謂“鍋進杯退”,而且無論進退,步伐都較大。
就參展的產品來看,無論是鍋具還是杯具,除了設計更加人性化和更加花哨外,并無太大的改變。在概念方面,一些鍋具廠商打出了“韓風”牌。
在此次展會上,鍋具配套產品出現了一個新面孔——硅膠用品。如五角形、心形等形狀的煎蛋用硅膠產品,可折疊的杯、盆等。
餐具類展商增加一倍
參加本次春季禮品展的餐具類展商相較去年,在總參展商的比例中,由1.6%上升到了3.2%,增加了一倍。但參展的餐具類產品,無論是材質還是功能都無新的亮點,其競爭的仍然是價格。
瓷器品類競爭加劇
在本次展會上,相較2010年秋季展,瓷器參展商的比例由3.3%上升到了4.3%,上升勢頭可謂迅猛。但不可忽視的是,無論是從產地還是產品的設計,同質化現象非常明顯,絕大多數瓷器產品都無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最終的撒手锏依然是“價格”。例如,僅來自景德鎮的瓷器展商就有多家,且大同小異。
作為長期以來禮品業內的一大品類,瓷器的禮品之路想要走得既穩健又長遠,最緊迫的不是數量的上升,而是品質與內涵的創新。與此同時,同類瓷種間貼身肉搏的利弊亦應引起相關企業的思考與重視。
五金禮品無驚喜
本次展會上的五金禮品可謂波瀾不驚。無論是從參展比例——本次2.1%,去年2.2%,還是產品品類,都表現得四平八穩。無論是“777”,還是其他小品牌,從產品品質、包裝,到外觀,都與去年無太大變化,驚喜不足。
家紡、戶外參展數量較去年基本持平
參加今年春季展的家紡、戶外用品,較去年秋季展在數量上并無太大變化——家紡3%左右,戶外2.5%左右,幾于去年相同。
有所變化的是,戶外用品在今年的布展面積上明顯大于去年秋季展,展示方式也更加形象化,故而在視覺上顯得較去年更加醒目。這或在一定程度上展現了戶外用品展商對戶外用品深耕禮品市場的信心。
家居飾品展商數量上升
相較2010年秋季展,家居飾品數量在今次展會上由去年的4.1%上升到了4.9%。這一上升勢頭應與當下的“輕裝修,重裝飾”的家居理念密不可分。但家居飾品的同質化現象依然不可忽視,無論是玩偶類,還是相框類、鐵藝類,都難覓讓人眼前一亮的產品。
紅色禮品新意不足
緣于建黨90周年,今次展會上展出了多種以此為主題的紅色禮品。但基本都集中在工藝品、瓷器擺件、紀念幣、郵票等紀念禮品的傳統品類,無論是材質還是外觀設計,幾無新意可言,缺乏足夠吸引力,有點乏善可陳。
有機食品明顯增多
隨著人們對食品安全的日益重視,我們發現在本次展會上下有機食品的展商明顯增多,并且很受歡迎。例如未參展去年秋季展的新疆和田大棗,在本次春季展上就受到了不少關注。但其包裝過于簡易、單一,要想在禮品渠道分得更多蛋糕,包裝上的功夫不可省卻。我們發現,其他有機食品亦存在類似問題。
應急包及家用消防用品成新軍
或許是受到自然災害頻發的影響,在此次展會上出現了不少防災、減災的家用產品,如地震應急包、家庭消防應急包、家庭消防設施等。家庭防災、減災產品涉入禮品市場,或可在對如何抓住消費者的新需求,以及禮品領域的拓展方面,給從業者帶來一些啟示。
總之,禮品業產品差異化不夠明顯、同質化嚴重、缺乏創意設計等,這些存在已久的頑疾,在此次展會上并未看到有太大改觀。而歷次展會上的表現及市場趨勢已一再證明,有一定設計、研發能力的企業,其產品更具競爭力,也更受歡迎。同時,禮品行業必須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各類仿冒產品隨時隨地都可能出現的狀況若得不到改觀,會對這個行業的良性發展產生嚴重傷害。